主页 > 新闻 > 到山东美术馆探寻白石老人画中的“趣味”

到山东美术馆探寻白石老人画中的“趣味”

2019-03-05 12:02:16  来源: 中国美术家网

微信图片_20190305120524.jpg

       展览时间:2019年1月19日至4月14日

       展览地点:山东美术馆一楼A1展厅

       2019年1月19日,“大师窖藏——齐白石特展”在山东美术馆拉开了帷幕,前来观展的群众络绎不绝。自20世纪上半叶起,民众对白石老人作品的钟爱就从未有过丝毫的减退,那蕴含在作品中的无穷趣味,就像是一道幻彩光芒,投射在观者的心间,这么的鲜活有力,这么的摄人心灵。

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来探寻一下白石老人留给大家的“趣味”吧!


微信图片_20190305120610.jpg

齐白石 喜鹊 83x42cm 1953年


“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的生趣

       中国文化一直重视生命的体验和生命的表现,生命与生活是艺术的灵魂,它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而是为生命而艺术。在白石老人看来,自然中的花鸟虫鱼是懂他的,生活中的果蔬藤蔓也是可以对话的,就连乡下老家的一棵树、一株草,宅院池塘的一条鱼、一只虾,都是能与他交心的朋友。他曾立下豪言:要“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

       他要将这些生活中朝夕相伴的“挚友”用宣纸定格下来,于是,隽妙无比的盎然生趣便随处可见。一边是振翅欲飞的蜜蜂、蜻蜓和秋蝉,绘声绘色,几闻嗡嗡之鸣;一边是清新古朴的果蔬、算盘和油灯,宁静祥和,一番农家风趣。在他的笔下,游虾、走蟹、池鱼、雄鸡、卧梅、藤萝……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饱含着无限的生命活力。


微信图片_20190305120615.jpg

齐白石 葫芦 96x39cm 

       这当然得益于他多年的细心观察和人生体味,他早已不是在单纯地描绘物象,而是在试图呈现每一个物象下蕴含的饱满生机与活力。置身于画作之前,你既能看到“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田园景致,又能感到“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恬静惬意;既能体会“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的空明澄澈,又能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闲适;既能憧憬“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幸福喜悦,更能感受“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惊喜悸动。

       他的画面是如此的拙朴生动、妙趣天成,蕴蓄着他对生活和生命的深挚情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白石老人眼中,艺术就是生命,更是生活。他的艺术,没有一笔不凝聚着他对人生的感悟,没有一划不洋溢着他对生活的热爱,没有一幅不充盈着他对生命的礼赞。


微信图片_20190305120615.jpg

齐白石 蚂蚱菊花 61x32cm 


“造化天工熟写真,死拘皴法失形神”的真趣

       白石老人的真趣,体现在他所秉持的孜孜以求的“较真”精神上,他用自己的艺术实践告诉世人:“造化天工熟写真,死拘皴法失形神。”一直以来,白石老人都是“深耻临摹夸民人”的,主张写生才是画家笔底勃勃生机的泉源,创作绝不能笔下妄为,要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和依据,选取客观物象加以提炼和概括,才能营造出更为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以达到“闲花野草写来真”的艺术境界。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创作语录中得窥端倪,他曾言:“窃意好学者无论诗文书画刻,始先必学于古人或近时贤。大入其室,然后必须自造门户,另具自家派别,是谓名家。”其实,白石老人早年也曾痴迷于临摹前人的艺术佳作,以至于他早期的作品中经常流露出徐渭、朱耷、石涛等人的痕迹,当然这也为他日后个人面貌的形成奠定了极为扎实的基础,但随着创作经验及生活感悟的不断丰富,他逐步意识到写生的重要性。

       于是他专门作诗言志:“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他开始尝试从“有法”转向“无法”,力图“扫除凡格,自成家法”,以简略的形象、清奇的构图、拙朴的风格真实地再现他眼中的生活,从而达到“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的创作佳境。


微信图片_20190305120622.jpg

齐白石 小鱼 69x34cm 

       他笔下的花鸟虫鱼,不仅注重体态结构上整体和谐的呈现效果,更实现了细节部分的完美刻画,他所描绘的工虫爪上的纤毛几乎分毫毕现,就连其关节转承处都完全符合昆虫的生长规律,真可谓细致入微,令人叹为观止;他画昆虫翅膀上的网纹,用笔讲究轻重浓淡变化,既呈现了透明蓬松、一触即掉的质感,更增添了轻盈飘逸、振翅欲飞的动感,真可谓严谨中求变化,精细处富生机。

       如此非凡的绘画造诣和功力,完全得益于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悟,就像他所说:“历来画家所谓画人莫画手,余谓画虫之脚亦不易为,非捉虫写生,不能有如此之工。”他用超凡的观察力和表现力赋予了这些花鸟虫鱼无限的生命活力,难怪徐悲鸿曾赞美他已至“尽精微, 致广大”的艺术境界。


微信图片_20190305120625.jpg

齐白石 老少年 102x34cm 1952年


“谁知未与儿童异,拾取黄泥便画山”的童趣

       看白石老人的作品,你总会惊异于他画面中的天真脱俗、清新朴拙。无论是憨斗中的游虾、走蟹,还是白菜上悠闲歌唱的蝈蝈,甚至是田边掏着耳朵酣睡的老头儿,都是他真性情的自然流露。他特有的天真烂漫、醇厚质朴的天性,正是他绘画不同凡俗的主要因素。基于这种特质,他才能轻而易举地摒弃常人画面中难以免除的浊气和俗气,呈现出充满童趣的诙谐意境与生动朴实的审美情调,形成其特有的艺术风格。诚如李贽所言:“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李贽《焚书·童心说》)


微信图片_20190305120629.jpg

齐白石 桃 70x34cm 

       童趣之心,伴随着白石老人的一生,到了晚年,他依然童心未泯。他暮年于北京的四合院里作画时,思绪经常飞回到童年、飞回到故乡,在那里他总是能发现简单的快乐。“五十年前作小娃,棉花为饵钓鱼虾。今朝画此头全白,记得菖蒲是此花。”这是他为《儿时钓虾图》的题诗,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童年逝去时光的缅怀,但并不感伤,而是充满了单纯明净的知足和幸福。

       他题《画山水》诗云:“理纸挥毫愧满颜,虚名流播遍人间。谁知未与儿童异,拾取黄泥便画山。”这简直概括出了艺术创造乃至风格创造的至高境界。这就是齐白石,一个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天真、率直、淳朴、活力的可爱老头,一位一生都在坚持用孩童般纯真的眼光去看待艺术的艺术家。

       正是这种纯真、质朴的天性,才使得他能够像儿童一样“拾取黄泥便画山”,恣意洒脱地挥洒自己的艺术才华,源源不断地创作出一件又一件童趣盎然、充满率真心性的艺术作品。


微信图片_20190305120632.jpg

齐白石 寿带鸟桂花 103x34cm 


“一花一叶扫凡胎,墨海灵光五色开”的画趣

       画家梅墨生曾这样评价白石老人的画:“其艺术混合着泥土、田舍的芳香质朴气息与文人画的雅洁、洗练。”白石老人作品吸引我们的,不单是那生动质朴的田园风情和率直灵动的童真趣味,更是那散发着书香墨韵的绘画性趣味。他的绘画从来都不满足于简单地描绘“一花一叶”,而是巧用“墨海灵光”表达丰富的内涵,并借助题诗、题句传递出更为深远的文人意趣,从而一“扫凡胎”,最终呈现出绝佳的画趣。因此,齐白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更是一位有着深厚传统文化修养的文人雅士。他曾自诩:“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画趣的追求与表达从来都是深深地融入其血脉之中。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白石老人晚年极负盛名的一幅作品了。这是文学家老舍为91岁高龄的他出的一道难题,要求他在一幅画里表现出十里之外山泉里的蛙声。白石老人用焦墨描绘出两壁山涧,中间是一条湍湍流淌的小溪,水中几只小蝌蚪甩动着尾巴顺流而下,青蛙妈妈虽不见身影,但蛙声却顺着山涧飘出了十里之外。白石老人匠心独运,让观者未见其蛙却清楚地“闻见”了此起彼伏的蛙鸣声,满足了观者从视觉到听觉再到意念的多重享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水乳交融,真正达到了古人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意境。如此奇思妙想,真是令人赞叹不已,充分地展现了白石老人超凡的智慧与创造才情。


微信图片_20190305120636.jpg

齐白石 牵牛花 42x21cm 

       无独有偶,白石老人还曾创作过一幅《瓷盘蜜蜂图》,画中仅有一个瓷盘和一只伏在盘上的蜜蜂。画的右边自上而下题字一行:“能喜此画者他日不得无名。”为什么他认定了喜欢这幅作品的人将来一定能成名呢?学者薛永年在《齐白石绘画的用典》一文中给出了合理的解读,他通过考证,认为齐白石受到了挚友陈师曾所著《中国绘画史》中有关宋朝画院“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一典故的启发,借鉴了前人以形写香的经验,采用了以视觉形象唤起通感的创作手法。画面中虽然只有一个空盘,但可以想象之前盘中可能盛放有香甜可口的水果或糕点,虽被人吃掉了,但残汁余香犹存,因此招来蜜蜂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他的题词则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人文意趣,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积淀的高度重视。

       白石老人将丰富的绘画性趣味蕴藏于画面之中,运用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积淀增强了作品的文化厚度和艺术表现力,使其绘画呈现出特殊的魅力,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微信图片_20190305120640.jpg

齐白石 鸡群 97x34cm 


结语:

       宗白华在《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但这人间第一流的文艺,纵然是同时通俗,构成他们的普遍性与人间性,然而,光是这个,绝不能使它们成为第一流。它们必同时含藏着一层最深层的意义与境界,以待千古的真正知己。”白石老人正是用他的生动质朴、抱诚守真、童心烂漫和诗文意趣践行出了一条第一流的文艺道路,让欣赏过其作品的人都成为了他心照情交的知己,通向了宗白华所说的“最深层的意义与境界”。

白石老人的艺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伟大财富,他与他的艺术将会一直在人类文化史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和无穷的“趣味”。



觉得好就分享吧:
    艺术家推荐
    新进艺术家


官网




未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