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生态——山东当代艺术研究展”即将于山东美术馆展出

“生态——山东当代艺术研究展”即将于山东美术馆展出

2019-03-06 09:45:12  来源: 中国美术家网

主办单位

山东美术馆

展览时间

20193月6日至4月21日

展览地点

山东美术馆二楼B4、B5展厅

研讨会时间

2019年3月6日(周三)下午1:30

研讨会地点

山东美术馆A层国画教室

展览简介:

  此展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展览将展出山东籍当代艺术家的架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作品60余件。

展览以“生态”为题,以17位山东籍艺术家的个案为切入点,从山东本土区位出发,一方面回顾、梳理本土当代艺术的历史,显影艺术家在已有生态下的态度和作为。另一方面曝光当下的艺术样貌及艺术家如何主观能动地介入生态并进行主体生态构建,寻找在实践中出现的生动而富有活力的表现,期待和探寻未来的可能性

展览前言

 2015年,山东美术馆组织了以山东的“85新潮”时期前卫美术活动为圆心的走访、梳理、研究工作。多位在“85”时期相当活跃的山东本土艺术家,深切回忆了山东前卫艺术曾经的鲜活状态,并表达了对山东省域内的美术发展未能沿着“85”开创的道路走出一条全新分支的遗憾。

      的确,由于复杂的历史元素纠葛与地域文化传统,曾在“85”时期成为全国前卫美术运动重要参与者的山东当代艺术的最初声音,并没有得到有效放大,在后来的省域美术发展进程中也没有与之形成明显的承继关系。即使在今天,当代艺术及相关活动也难以得到山东观众的普遍反应,呈现当代艺术的美术馆、画廊等平台建设相对薄弱,对当代艺术的研究、传播渠道也并不十分畅通……文本、案例和经验的相对匮乏,使得我们往往会提出疑问:山东有当代艺术吗?山东的当代艺术生态如何?山东的当代艺术如何更好的发展?

顺着这连续的追问,我们关注到了一些现象:一方面,虽然是小众的,但山东的艺术家始终以积极的姿态关注和进行着当代艺术行动:山东有当代艺术,并且非常活跃。另一方面,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与公众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高——都在为山东当代艺术的新发展营造着良好环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文化艺术保守谨慎“相映成趣”的现象正在得到化解。因此,邀请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的(在本省工作、生活的)或山东籍(不在本省工作、生活的)当代艺术家,举办一个尽可能客观反映山东当代艺术整体生态的展览,既具备艺术上的合法性,也具备满足群众审美需求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2018年,我们策划了“生态——山东当代艺术研究展”。展览定于2019年3月正式实施。邀请到了朱艾平、隋建国、张永见、李刚、焦应奇、杨越、张望、顾黎明、周伟华、郭振宇、孙磊、杜小同、周长勇、曲衍志、高相发、邱飞、毕晓慧共计17位艺术家参加。他们均在山东长成,有的依然在省内工作、生活,有的也已走出省域多年;有的成名已久、有的相对年轻……无论怎样,他们都是具有代表性和持续性的山东当代艺术家。我们期待通过展示他们的作品,勉力回答山东当代艺术的生态状貌如何,以及如何更好的发展这两大话题。满怀着对探寻山东当代艺术未来最大可能的善意和求知欲,推动建设健全的、良好的本土当代艺术“生态圈”。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在此展览中,所谓“当代艺术”有时间概念的意义——上世纪90年代以后直至当下发生的。但更多指的是“既有明确的个人艺术特征,又超越着形式主义情节……”的艺术。“当代艺术的标准,是艺术家的思想是否重要,是否是那个时代的重要反映。”简单的说,当代艺术是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非具象的、不注重材料边界的艺术。艺术家所关注的,是能否在作品中充分表达个人对时代的思考和观察。这就意味着:当代艺术并不总是优美的或欢快的,沉重乃至调侃、戏谑也有可能成为它的美学基调;当代艺术并不总是写实的或陈述的,抽象乃至夸张、变形往往是它的外在形式;当代艺术并不总是架上的或手绘的,实物装置乃至综合拼贴、声光电运用等等都是它的表达手段……当然,当代艺术也是开放的和互动的,希望并鼓励观众就艺术家提出的话题进行讨论和思辨



觉得好就分享吧:
    艺术家推荐
    新进艺术家


官网




未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