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 > 对话 | 关耀久:理论与实践要相通

对话 | 关耀久:理论与实践要相通

2022-10-11 21:40:26  来源: 中国美术家网

       在中国的象征文化体系中,龙凤图腾是极为重要的民族符号,这是中国古代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认识、尊重、敬畏的结果,也与道家思想所强调的“天人合一”不谋而合。此外,龙凤还是中国朝代的象征,表权力、富贵等意蕴。细究,龙凤的组合还映射着大自然阴阳和谐、世界和平等意蕴。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522.jpg

图 | 关耀久作品《龙》


       龙凤图腾既充满了古老的东方智慧,又体现了睿智的辩证思维。画家关耀久老师数十年来始终潜心于龙凤图腾的构绘,更为重要的是,其开辟了中国没骨画龙的一代先河,积极推动了中国水墨的向前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553.jpg

图 | 关耀久作品《孔雀(凤)》


       近期,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与关耀久老师进行了一场深度的艺术对话,对话紧紧围绕关耀久老师的艺术创新、艺术观点展开。希望能以文字的方式阐述“龙凤”文化的博大涵义,也让大家知晓蕴藏其中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话详录

       广州艺博会:请问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绘画艺术的?这一路走来,您怎么看待天赋与勤奋之间的关系?

       关耀久:我生在北国,满族,镶黄旗人氏,皇亲国戚的后裔。我忘不了儿时穿的龙头绣鞋,这是母亲的绣品;我也忘不了做木匠的父亲所制的龙床、龙椅,那是父亲的绝活。所以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我从5岁就开始学习绘画,父母对我的管教很严厉,若是画得不好,便会挨竹板。“白驹过隙,日光荏苒。”到如今我已跨入古稀之年,在绘画道路上已践行了65个春秋。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557.png

图 | 关耀久的创作图影


       我从事绘画创作是很偶然的事件,祖上没有一人专注于艺术创作,虽没有遗传的家族基因,但出于自身对绘画艺术的热爱,身上就会有一股倔强,想要去做好这一件事。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559.jpg

图 | 关耀久美术馆


       这一路走来,我想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很幸运,我的绘画天赋极好,眼睛就像照相机一样,看到外在物象,便在脑子里自动生成图像,并存储在大脑内,过目不忘。凡在艺术上有所造诣者, 其天赋占第一,勤奋占第二。天赋是上天赐予的,而勤奋就是在发挥和利用天赋,唯有勤奋才能使其天赋最大程度的显化出来。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02.png

图 | 关耀久与收藏家的合影


       我没有经过美院的系统教育,数十年来都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去不断探索艺术创作之要义。在艺术上,我觉得要成为一个散打冠军,正面、反面都能接着,并且也要懂得绘画的理论。我那自发探索式的艺术思维,自然与美院培养下的思维大不相同。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05.jpg

图 | 关耀久在接受媒体采访


       在艺术创作上,固步自封显然是不行的,既要知晓自己的不足,又要欣赏他人的长处,即学他人之优、补己之短。而在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则要抓住自己的问题所在,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提升自己的高度。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08.jpg

图 | 2008年奥运会前夕北京画《复兴之路》长城


       广州艺博会:纵观古今艺术发展史,您较为欣赏的艺术大家有哪些?请与我们简要分享下。

       关耀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事艺术的人,都是我的老师。毋庸置疑,艺术要以美为前提,而且必须美得独树一帜,如此才有可能名留青史。纵观艺术发展史,值得我学习的大师有很多,如明代的徐渭、画龙的南宋陈容,再到近代,亦有任伯年、吴昌硕、黄胄、齐白石等诸多前辈,除了艺术技法外,他们对待艺术的态度及独到的艺术观点,对我都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12.jpg

图 | 关耀久作品《龙》


       徐渭多才多艺,被誉为“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不求形似求神似,以花卉最为出色,开创了一代画风。但其命运多舛,一生悲惨,钱财随手散尽,只得靠卖字画度日。虽贫困潦倒,但他刚正不阿,始终不肯为权贵低眉顺眼。在艺术追求上始终有自己的原则与底线,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我还特意去到徐渭的坟前,敬重地献上了一束花。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14.jpg

图 | 关耀久作品《龙》


       南宋的陈容,善以水墨画龙,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特别是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或全体,或一臂一首,隐约而不可名状者,皆得妙似。陈容于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所翁龙”成为后人画龙的典范,倍受国人特别是明清以来画家们的追捧。他在艺术创作上勇于创新,其小写意无人超越,凸显了龙的霸气与精神。

       再到近代,则有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胄等名家,他们为中国水墨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若将优质的传统基因都丢弃掉了,则不可取。历经数十载的艺术实践,我认为人应不自欺、实事求是,知晓人人都有所长,并去分析其中的缘由,如此才能更上一层楼。若观不足,则内自省也。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17.jpg

图 | 关耀久作品《龙》


       广州艺博会:从创作题材看,可以看出您专注于“龙凤”题材的创作,即龙与孔雀。能否与我们讲讲您钟情于此题材的原因?

       关耀久: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以此区别于其他民族,同时图腾寄寓的也是民族部落的精神寄托和信仰。众所周知,“龙”与“凤”是我们华夏民族公认的图腾,在今天,我们中华儿女也以龙的传人自居;还有“龙凤呈祥”一词,表富贵吉祥的徵兆。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20.jpg

图 | 关耀久作品《龙》


       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相传龙能飞行,擅变化,会呼风唤雨等,与凤凰、麒麟等并列为祥瑞,古代主要寓意皇权;神话故事有画龙点睛、哪吒闹海、日月潭等。凤,其本义为远古祭师用来祭祀通神的完美神鸟,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头顶华冠,羽披百眼,形似今日孔雀。

       在美术史上,有自己独特艺术符号的艺术前辈数不胜数,说到竹子,大家会想起郑板桥,提到徐悲鸿,人们会想起他画的马,这就是个性化的符号。我画龙与孔雀,是精神上的追求,也是对东方艺术高度的追求,希望能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将优秀的中华文化加以传承与弘扬。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23.jpg

图 | 关耀久作品《龙》


       广州艺博会:在艺术创作上,您独创了“知黑守白透笼没骨画龙法”用留白成画,开辟了中国没骨画龙的一代先河。您笔下的孔雀(凤)的也独具三美,可否请您与我们讲讲其中的学术要点?

       关耀久:龙是缥缈的,它的形象深入人心,让人顶礼膜拜。我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升华,留白会显得其更加缥缈。画没骨之龙,重在积墨和破墨的运用,及虚实的把握;画写意之龙重在造型的简练和浓、淡、干、湿、焦、水墨的运用。我的“没骨龙”得益于“没骨梅”的启发,不用线条来勾勒形状,就用墨和色。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25.jpg

图 | 关耀久作品《孔雀(凤)》


       艺术创新谈何容易?我以花鸟画为基础,以画龙为突破口,心无旁骛,潜心专门研究。我研究了一辈子,终于总结出了整套的美术理论。我以形神为线索,总结了由远古彩陶、青铜器上的龙纹图案到历代大家创造的不同类型的龙的结构,从临摹开始,从白描开始,从小写意开始,从解剖开始,从麟纹到骨骼,从形态到精神,从动物到人格,从小品到巨作,不但有变勾勒为水墨的没骨法,也有摒弃色彩以墨代色的水墨法,在水墨中不仅有似写实工的体貌,也有信笔挥洒的写意画法,同时还出现温雅精密的水墨白描。多种表现方法的尝试,废画何止三千!

       “没骨”的核心是知黑守白,打破了千年不留白的历史,这是新高度,也是新奇迹。以大面积的墨凸显,这种画法体现了空灵之美、反差之美。我的“没骨龙”与其他没骨技法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我的没骨不是用墨和白,而是留白的方式勾勒形状。一步一个跨越,我为自己的所爱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29.png

图 | 关耀久作品《孔雀(凤)》


       我自创了两种画法:其一为“透笼没骨法”,适合表现云中之龙。此画法借鉴了北方“牛皮影”的民间艺术造型,从“透雕”的影视中反其道而行之得来,取“知黑守白”之意,以云气的层层积累、破墨与积染的错落进行,形成厚重的背景,以凸显处于亮面的没骨之龙。通过黑、白、灰支撑画面作为骨力并取代了墨线,也吸纳了西方素描语言的明暗表现手法而使龙的形象活灵活现。

       其二为“勾染兼融法”,适合表现水中之龙。这是一种小写意画法,取“知白守黑”之意,以线造型,强调笔力、笔性、笔情、笔意的传达,讲究水墨濡染水纹的浓淡、虚实、强弱、疏密与留白的层次变化,勾染交替、线面结合,以烘托“蛟龙出水”的神奇景观。

       这两方面的合成,实质是黑白的知守,构成了我龙画的总体面貌。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36.jpg

图 | 关耀久作品《孔雀(凤)》


       除却画龙,在孔雀(凤)的描绘上我也潜心钻研。古代的孔雀求“简”,以八大山人为例,其孔雀落墨不多,构图简洁明了,以写意为主。而现代的孔雀,则以工笔的满构图居多,讲求面面俱到。

       在不断实践与总结的过程中,我取两者之平衡,我的孔雀(凤)既有古人的“简”,又有现代人的“繁”,并用三美统一全画,即云南大自然的美、孔雀的美、花卉的美,将三美贯穿始终!创新性的思维,使我的画风异于前人与旁人,且独具文人之风。

       在画面造型上我始终保持“另辟蹊径”的思维,笔墨灵动而不拖滞,希望能让观者感受到自然的情趣和生命的勃发。而在色彩上的运用上,采取“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等多种画法。“没骨”与“线条”并用,尤其重视墨块部分的描绘。同时讲究孔雀与大自然的“和谐”,追求孔雀与植物的媲美。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40.jpg

图 | 关耀久作品《孔雀(凤)》


       广州艺博会:您怎么看待传统与当代、写生与创作的关系?请与我们分享下您的艺术观点。

       关耀久:传统与当代密不可分,两者就如同是鱼和水的关系,抛开了传统,没有根基是不行的。历经这么多年的艺术实践,我开始思索传统与当代怎么结合,便想用“没骨画龙”,若无传统,就如无水之源。传统是地基,唯有地基牢固,上层建筑才能盖得越高。

       反观艺术发展史,郑板桥的竹、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等,为何让人难以忘怀?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吃透传统的基础上,对艺术进行了创新,最终生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我的“没骨”主要是在虚实,没骨留白,与其它的“没骨”大有不同。而创新不能乱来,要有传统的根基,反复实验、总结,使得理论与实践相通。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44.jpg

【需横屏看】——在十一年前,画10米x2.6米《彩云之南》巨幅国画(为建党90周年而专题创作)是当今世界上最大一幅以孔雀为主题的中国画(云南八大名花,中间又放牡丹,是9,又画9只孔雀,代表我党走过90年)


       画家还要出去写生,这是照像机所无法代替的,在写生过程中,手、眼、心要三合一。借鉴是创新的前奏,创新是最终的目标。写生是增强记忆,记住景观物象,对景物进行认识。一朵普通的花,在画家眼中或许有更高的涵义,最终借助艺术创作将其升华。

       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一点是,心无杂念地投入其中,忘我地进行创作。



画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21011215650.jpg

       关耀久,号黑龙斋主。祖籍北京,满族镶黄旗人氏。生于1953年,黑龙江双城长大,五岁习画,父母启蒙,自学成才。国画家、诗人。中国没骨龙画派创始人。主攻画龙和孔雀,国家一级美术师,英国牛津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华侨国际旅游学院中产发商学院美术系终身教授,中华龙文化主席团名誉主席,中国十大公益慈善书画家,北京第十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授予“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称号。龙江第八届国际艺术博览会获书画类唯一金奖,国家邮政总局先后为其出版发行了三套专题邮票,2001年应邀为大庆石化总厂少年宫画了40米x8米巨幅壁画。

       建党65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书协等授予“德艺双馨人民艺术家”称号,2014年央视新影集团在“世界之旅”上推选为“书画名家”,丽江开画廊十三年,作品被全世界藏家热捧。

       曾在全国各地多次办画展,作品数次入编国家《中国美术选集》等传世书刊,在绘画风格上,开宗立派!独创了“知黑守白透笼没骨画龙法”用留白成画,开辟了中国没骨画龙的一代先河。突出了龙画的“空灵”之美和“反差”之美。丰富了中国美学理论,填补了空白。有画集和《关耀久画龙随笔》问世。2009年深圳天略拍卖其作品全部售出,2013年安达市政府为其建了《关耀久美术馆》和《安达市没骨龙画院》,现为院长和馆长。现又入编国家《共和国美术大典》。代表作品有:《彩云之南》10米x2.6米和没骨龙《龙凤呈样》、《雄魂》等。


觉得好就分享吧:
    艺术家推荐
    新进艺术家


官网




未来之星